close
探訪台灣健保制度︰光環下烏托邦面臨崩盤之險

作者: 梁知行  發布日期: 2006-4-07    查看數: 122   出自:
http://www.37tcm.net/bbs

自去年以來,大陸關於"醫改基本不成功"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,一海之隔,台灣地區的醫療制度因西方媒體對其毀譽不一而被稱為"烏托邦",同樣引起外界的高度關切,3月底,全國記協因此組織了大陸赴台醫療保健採訪團,對台灣的" 健保制度"進行了探訪。

南方週末記者張付 實習生吳娟

  看病只需25元人民幣

  31歲的曼靈,就職于台北市一個文化基金會,月薪約4萬台幣(合民眾幣1萬元),每個月,她的工資中將扣除1000 元台幣,交納全民健康保險費。

  憑一張健保IC卡,去年,她一共就醫15次,包括牙醫、皮膚科、內科等,每次她只需付100─200元台幣的掛號費(合人民幣25元─50元),就可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。

  事實上,只要你是一位台灣居民,就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家醫院就診,小到牙痛,大到癌症,醫療開支均可由"健保" 埋單。其給付的範圍包括門診、住院、牙醫、中醫、檢驗檢查、居家護理、處方藥品、預防保健等8個方面。

 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林,最近做了髖骨移植,其費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擔,退休的陳洪先生,每個月4次洗腎,同樣由健保全額支付。

  除了門診之外,如果需要住院,那麼個人也將負擔一部分費用,但僅限於病房的使用費,例如急性病房30天以內個人負擔10%、61天後將負擔30%,而慢性病房,則根據時間只需個人支付5%、10%不等,收費均十分低廉。

  這些醫療服務無疑包羅甚廣,而個人的負擔僅區區25元民眾幣掛號費,龐大的醫療經費從何而來?台灣"中央健保局"副總經理李丞華介紹,"經費全部來自於政府推行的全民健康保險,徵收自被保險人、雇主以及政府這三個部分,根據居民的不同身分,負擔比例有所區別。"

  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,台灣居民一共被分作6類人群,第一類是一般受雇者、公務人員、自營企業所有人,保費由個人、單位、政府按3:6:1承擔,其中特別的是自營企業所有人,100%由個人負擔。

  第二類為職業工會和外僱船員,個人與政府按6:4支付。

  第三類則是農民、漁民等,個人與政府的支付比例為3:7。

  另外的幾類,包括軍人、低收入戶、榮民(注︰指早期的榮民),則全部由政府支付。

  從政策的設計上可以看出,經濟能力越弱的人,其個人支付比例越小,健保局曾對此作過調查,數據顯示,收入最低群體,年繳納保費3272元台幣,支出的醫療費用則為16761元,比例為1:5,而最高收入群體,年繳保費6426 元,醫療費用則為14277,比例僅為1:2。

  台灣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王順民告訴記者,政策的另一個特色,則是設計時引入了東方文化的"家庭"元素,每一位居民,可申報若干位家庭眷屬參保,使健保的覆蓋,不致遺漏沒有就業的人員。

  "全民健保制度,其基本目標就是全覆蓋,"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說,"不光指全台灣的居民,也包括在台灣居留的外籍人士甚至旅遊者。"

  從統計數據來看,台灣地區2005年投保人數達99%,李丞華分析,剩餘的1%"漏網人士",主要是經濟欠佳、無投保意願、居留國外等情況,他們往往在需要就醫時才冒出來。

  "在全民健保實施前,台灣也經常可看到沒錢治病甚至跳樓的新聞,"馬偕醫院黃俊雄院長說,"但現下不可能再發生這種事了。"

  在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眼裡,健保制度可以"取富濟貧,風險共擔"──2005年,全台灣地區3%的重大傷病患口,使用的醫療費用卻達24%。例如一個血友病患者,其一年的醫療費用即達到136萬元台幣,如果沒有健保制度," 這種天文數字般的支出不可想像。"

  正因如此,健保制度在台灣民眾心目中口碑頗佳,從1995年到2005年,在連續的民意調查中,健保的滿意率從65.4%,一直上漲到72.3%,最尖峰時達到78.5%。

  而讓西方國家驚訝的是,台灣地區的"全民健保"覆蓋廣、項目多,但全部費用僅占島內國民生產總值的6.17%。

  "天哪,這是怎麼實現的?"西方一家媒體在報道台灣健保制度時,發出這樣的驚呼,要知道,在同樣實行全民健保的美國,支付的範圍比台灣地區要小,但這一數字竟然是15%,而在歐洲和日本,這一比例也在7%─10%。

  2000年,英國的《經濟學人》在評估《世界健康排行榜》時,綜合各項指標,將台灣地區列為第二名,台灣的" 全民健保"一時風光無限。

  醫院總額包千

  既然患者只交少量的掛號費,那麼醫院如何運轉?

  在健保制度的設計中,每位居民在交納保費後,即可領取一張"全民健保IC卡",在全台灣的所有醫院院所,均可刷卡就醫。

  "台灣的醫院分為4個層次,分別是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、地區醫院、基層診所",台灣榮民總醫院李建賢副院長告訴記者,"其掛號費也從高到低,例如普通門診,從210元台幣到140元,再到50元,依次遞減。"

  除了這筆收入外,醫院經費主要來自健保支付,支付模式最初採用的是"論件計酬",此後修正為"論病例計酬"。

  "健保局的一項重要工作,就是審核各醫院提交的費用表,"健保局副總經理周麗芳說,"一般而言,申報的經費,將被砍掉10%─20%左右。"

  由於實現了電腦管理,健保局可調閱所有的病歷、醫療用藥清單,並定期進行抽查,由醫療專家組審核其處方及用藥是否合理。

  但這兩種支付模式的弊端也顯而易見,且監督成本十分大,現下,健保局已經將此改為"總額支付制度",即根據每家醫院的醫療總量,確定一個數額,每年增長5%左右。

  醫院總額的確定,須每年提交報告,從醫院到健保局,再到費協會,再至"衛生署",直至"行政院",進行預算協商,過程十分複雜。

 在實行總額支付前,台灣醫院"5分鐘看一個病患"成為常態,被媒體譏為"吃流水席"。

  "總額支付模式,主要目的就是避免醫院追求門診數量,陷入逐利衝動,"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教授、"立法委員"高明見認為,"改革之後,可促使醫院更專注於提升醫療品質。"

  從統計數據來看,目前台灣一共有醫院550家,診所17381個,病床數110萬張,這些醫院診所,以私立為主,公立醫院及診所的比例,只占到14%及9%。

  台灣最大的醫院,當屬由"塑膠大王"王永慶捐資建立的"長庚紀念醫院",該醫院是非營利性質,擁有病床6800 張,每日門診量2.7萬人,在全台灣已經開設了8個分院。

 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,在實行健保制度後,台灣醫院的盈利空間逐步收窄,一些公立醫院甚至出現虧損。據介紹,"健保"制度推行11年來,已有200多家中小型醫院無法支撐而倒閉。

  但另一方面,台灣醫生的收入,又高企不下。剛進院的醫生,月薪可達七八萬台幣,而到主治醫師和科室主任等,月薪則從數十萬元到數百萬元,比一般上班族超出數倍甚至上十倍。

  記者在台採訪時,就看到當地電視台舉辦的一個電視徵婚節目,其貌不揚的一個醫生,最後"力挫群雄",贏得了大部分女生的青睞,並最終"速配成功"。

  民間團體"補位"

  在台灣的健保體系中,除了醫療院所之外,還有不容忽視的民間團體及各種基金會,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
  70歲的曹慶,原來是台糖公司一個普通職員,因為同情植物人的遭遇,他1986年退休後,決意以一己之力,發起照顧這些"活在另一個世界"的人。

  游說政府、大財團、慈善基金……曹老先生的熱望一一落空,處處碰壁,失望之極的曹老先生,後來瞞著妻女離家出走,他挎著20多袋餅乾,開始走遍台灣,不管對方是大學教授,還是賣檳榔的小女孩,他向遇到的每一個陌生人宣講、募捐,"我照顧植物人,你肯幫忙嗎?"

  4年時間,面對千萬面孔,他被大多數人視為瘋子、騙子,但他也贏得了700個陌生人的同情,留下姓名和位址,承諾給他幫助。

  就靠這最初的同情,曹慶成立了"創世基金會",開始免費安養植物人,時至今日,"創世"安養的植物人達到400 多人,從業人員230餘人,義工3000多人,捐款者每年達56萬人。

  在安養院,護理人員分為3班,24小時照顧這些長睡的植物人,定時進食、按時沐浴、每2個小時翻一次身……

  創世現下一年的預算開支,達到5億多元,其中約10%來自健保支出,80%來自民眾的小額捐款,另外10%則來自募集發票、中獎所得。(注︰台灣發票按號碼抽獎)。

  事實上,在台灣類似創世的基金會還有許多,記者探訪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,就致力於為顏面損傷及燒傷者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,而安寧照顧基金會,則針對癌症末期患者提供臨終關懷及生死教育。這些基金會,其經費往往只有部分的醫療費用從健保體系獲得,其他開支則仰仗民眾的愛心捐款。

  在這些基金會中,最引人注目的則屬佛教慈濟基金會,這一基金會於1966年由證嚴法師創辦,一直致力於社會服務、醫療、教育及文化等領域,其全球的會眾達1000多萬人。基金會成立的慈濟醫院,目前已開設7家分院,病床數2000 多張。

  該基金會創辦的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,是亞洲第二大骨髓庫,從1997年至今,已經有345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,在這裡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,頻頻發生的"骨髓馳援"新聞,也讓兩岸的民眾不時感受到"血脈相連"的脈脈溫情。

  脆弱的"烏托邦"?

  儘管台灣的全民健保,在外界看來籠罩著光環,讓人贊嘆,但其實也危機四伏,如果不能予以有效改良,這個"烏托邦"正面臨崩盤之險。

  "健保現下面臨嚴重財政赤字危機,"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透露,以2005年為例,保費收入一共3550億元,而支出卻達到4200億元,留下了將近700億的巨額缺口。

  事實上,從1995年至今,健保的財政支出一直處於"入不敷出"的狀態︰收入每年的成長率為4.58%,而支出的成長率則達到5.71%。

  這些缺口"黑洞"如何消化?醫院人士告訴記者,健保局在支付時往往採取"打折"的方法,醫院因此被迫承擔這部分成本。一位醫院院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,就直接指斥健保局這種做法是"無賴手段"。

  而健保局對此則頗感"無奈",現行的保險費率是4.55%,如果要調高,則必須經過"衛生署",再到"行政院 ",最後由"立法院"來決定。

  "每個政治人物都在意民眾對自己的看法,誰也不願因提升保費而觸犯眾怒,"李丞華副總經理認為,"政治人物都在討好選民,而民眾呢,自然認為醫療服務越多越好,錢交得越少越好。"

  事實也證明,誰去動這個"燙手山芋",誰就引火燒身,2002年,"衛生署"和"健保局"調高費率標準,結果當年兩個部門的民眾滿意度,大幅下滑了將近20%。

  2004年,"衛生署"對健保制度進行小幅改革,結果引發地區醫院協會萬人遊行抗議,此事最終以"衛生署"副署長張鴻仁辭職才得以平息,在黯然離職時,張鴻仁就曾直言,健保制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而請他下台為10年來累積的後遺症負責,未免太抬舉他了﹗憤懣之情溢於言表。

  一方面是健保的財政漏洞越來越大,另一方面,則由於"全民健保"的福利,使台灣民眾看病上癮,長庚醫院桃園分院副院長蔡熒煌將此總結為"愛逛醫院、愛拿藥、愛檢查"。

  健保局調查顯示,台灣民眾年均就醫次數達15次,最極端的一個案例,一對老夫婦一年竟上醫院700多次,平均一天兩次,調查人員在其家發現了一個冰箱,塞滿了各種藥品。

  "健保從誕生之日,就明顯先天不足。"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林志鴻助教說,1988年製訂"全民健保規劃" 時,原本預訂於2000年實施,但此后由於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政治競爭,雙方都大打"民生"牌,使計畫一再提前,最後在 1995年倉促上陣。

  另外,台灣的醫院雖已很少發生"收紅包、吃回扣"等現象,但也不時爆出糗聞,就在採訪團在台採訪時,媒體就爆出民進黨籍"立委"林進興、邱永仁經營的醫院涉嫌詐領健保至少3億元,"台南地檢署"檢察官偵查終結後,對兩名"立委 "及涉案的107人提起訴訟,轟傳一時。

  大陸醫療界一位人士指出,台灣的健保儘管瑕不掩瑜,但無法與大陸類比,一個基本的條件是︰台灣地區的人均國民收入達12381美元,約合人民幣10萬元,而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計算,一年4000多億台幣的醫療支出,相當於人均4300元人民幣,其財力十分雄厚,不過以其每年的虧損額及增長速度,只怕也難以為繼。

  這位人士認為,"以大陸13億人口計算,如果醫療費用人均支出4300元,則光這一筆支出,就將達到天文數字的5.5萬億,而中國去年的全部財政收入,也不過3萬億元。"

來源︰南方週末
------
心得:
1.台灣記者要是此位實習生的一半用功,台灣媒體亂象、低能就有救。
2.從文中可以看出,中國醫療制度短期內仍是混亂狀態,醫療業要前進大陸,
   要花不少時間等待他們的制度穩定。
3.對岸對於台灣社會問題研究的深入還真是驚人。
4.至於健保,唉,大家都知道會倒,只是不知何時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