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填的一份問卷,不過內容蠻有意思的,就把它貼上來好了。下面有些想法是我自己寫的,應該能反映出部分的中醫界現實面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.有沒有聽過系統生物學(沒有者請跳答第四題)
No

2.你對系統生物學的認知

3.請問你接觸系統生物學的契機

4.下列提供幾個對系統生物學(SB)處理中醫(TCM)的認知;
a..SB和TCM均是從大處著眼,一種宏觀的切入角度
b.SB以數學或物理方式處理TCM龐大的資料
c.SB從科學量化進行可以整合TCM數千年的文字資料
d.SB藉量化程序加強經驗原則的TCM使,診療更精確
e.SB有助於TCM登上國際舞台

請問你對此五項認知的意見

A.大致同意,但TCM辯證較為精細,可能還得靠SB做進一步的整理
B.TCM長期以來的發展,在病名的統一及病因病機的分類上不停的進步,但是
這進步有時並未與過去的時代做一整合。還需要中醫界的人士將其作一統整後
系統生物學才有介入完整分析的機會。
C.同意,可由最基本的八綱辯證分出強弱程度再以量化的方式決定。
D.同意,理由同上
E.不完全同意,現在中醫大多以結合EBM(實證醫學)的方式進行,以期許能達到
西醫所要求的精確性。系統生物學能著力較深的應是在基礎理論的統一以及量
化,使發展一兩千年的中醫理論能夠統一成一個較大且完整的理論。系統生物
學介入後的中醫,應該能使西方人學習起來更加簡易,始中醫能與國際接軌。

5.若請你就你對系統生物的了解嘗試和中醫聯結,你會怎麼解釋?

雙方均是從大方向出發作歸納統整的學問,系統生物學期許能將一個體放在幾個大系統下做出推演得知結果。同樣的中醫也是。但中醫的系統過於多套,且均有互相干涉的地方。從中醫理論立基的五行理論,到內經時代(約戰國時期)發展成的三陰三陽,東漢時張機傷寒雜病論以內經為基礎提出六經辯證,結合五臟六腑的系統用藥治療。之後有所謂的八綱辯證,清代葉桂(天士)提出衛氣營血辯證,吳鞠通則有上中下三焦辯證。在複雜的歷史條件下,發展出了這麼多種看待疾病的方法,系統生物學是否能介入將這麼多的辯證方式有效的作一整合,使中醫學習較為方便易解,這應是介入最大的著力方向。目前中醫本身難為的地方在於,辯證方法並未有效統一,中醫證型同樣也是處於尚未統一的狀態。雖有研究進行中,但是結果仍遙遙無期。另外也缺乏臨床的證據支持中醫證型的分類是否為正確的,而這與現行的醫療病名分類法ICD-9有很大的關係。在ICD-9下並無法看到中醫的精髓-辯證的思考過程及辯證的量化,以致統計上的困難。長庚大學張恆鴻教授有相關的研究,也有提出solution,但並未完備,且未推廣開來。在中醫這兩者均備的情況下,系統生物學就有大大的介入空間。也許能藉著系統生物學的幫助,去做這先前的整理,使中醫能夠有較為統一的理論出現也不一定。

至於中醫的臨床方面,現在的主流為EBM,這區塊可能不是介入的好地方。系統生物學最有利的仍在於基礎理論、辯證的統一上。

6.請談談對中醫現代化的理解

現代化有相當多的面向,器材的進步可為近代化,藥物的進步也能為現代化,理論的發展也可為現代化。從器材來看,針灸由傳統的銀針反覆消毒使用變成拋棄式不銹鋼針,符合現在要求的個人化無菌化,是種進步。中藥劑型由早期的水煎藥演變至目前有科學中藥粉末,方便攜帶及服用,更減少了煎藥的麻煩也是種進步。至於理論上,從清末的中醫匯通醫派凋零後,中醫的理論便陷入了停滯的階段,並沒有隨著時代做演進。現在的西醫越看越細,發展到基因分子的層次,但中醫上仍以先天稟賦一語帶過,並未做出過多的闡述。民初對於中醫的鉗制,是導致理論停滯不前的最主要原因,導致中醫的治療體系,仍在原地踏步甚為可惜。法令限制中藥不可作為注射劑也是,大陸上有以參附湯萃取出的注射劑,並且發展出了許多中藥的注射劑型,這也是種現代化,但在台灣卻被政府法令綁住無法發展。如能在理論、器材、藥物劑型等方面齊頭並進,這會是中醫現代化的最佳目標。


7.請就你的認知談談系統生物學對中醫現代化的助益
將許多的系統理論,擷取其中相同的部份做出整理,並將其特殊處加以特異化,加以量化分析,讓中醫變得容易理解容易學習,這是對中醫現代化最大的幫助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